昨天,在上海上生·新所,为期两天2023首届上海城市更新数字化大会拉开了帷幕. 次大会主题为“数字赋能城市更新”,紧密围绕国家政策中“数字”建设等话题展开讨论. 大会致力于打造物联、数联、智联数字底座,深入研究城市更新领域数字化、云计算、AI智能等技术理论突破和推广应用,以提升城市治理精准和管理水平精细化。工程院院士吕西林、上海市城市更新研究会执行会长林堃、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二级巡视员郑广宏、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二级巡视员葛伦卿、上海市城市更新研究会执行会长张思柱等嘉宾共同为大会揭幕。
当前,数字技术已经在社区治理、园区数字化建设、商业创新、老旧小区改造等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上海营邑城市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晖在会上介绍了数字技术助力新华街道打造“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实践。数字技术让我们了解街道中缺少哪些便利店、服务中心和医疗设施等设施. 曹晖展示城市更新大平台将新华街道中各个设施以网格化方式显示在虚拟世界中,通过算法分析,可以找出区域短板,以便进行改进和完善. 据悉,几年来,新华路街道先后探索了循序渐进、自我调节、有机生长城市更新模式,第一规划109个项目,开工率达82%,完成率达67%,基实现了市民15分钟范围内社区公共服务步行可达. 冯伟民表示,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数字化计划助力城市更新具有综合直观、精准可、洞察溯源等三大优点。
长宁是上海中心城建设成熟度最高区域之一. 除了新华路街道,近年来,长宁区愚园路、上生·新所、幸福里等城市空间和文化设施也利用数字技术进行了更新. 长宁成为上海首个全面完成“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规划编制区域. 见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罗锋表示,数字技术在城市管网、园区建设、小区改造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比如,在过去,地下管网一旦封上,就无法知道管线具体走向. 而现在,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通过将地下管网建模,可以在平台上清晰观测到管网运行情况. 园区和小区引入数字技术后,建筑材料使用减少了30%,建设效率提高了40%,交付成下降了30%.
次大会还发布了“上海市城市更新大数据平台”,正式启动上海市城市更新研究会数字化工作委员会筹备工作,并启动“上海城市更新数字化技术规程”团体标准编制. 上海市城市更新研究会是全国第一个在城市更新领域批准注册省级协会,自成立以来,通过学术交流、考察研究、项目对接和资源整合等方式,积极探索城市更新理论和实践应用,推动城市转型发展.
数字化赋能城市更新,是顺应时代潮流必然选择. 通过引入数字技术,城市更新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极大提升,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 未来,随着技术不断创新和应用不断推进,数字化城市更新将发挥更大作用,为我们打造更美好城市生活提供更多可能.
责任编辑:任。